《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省高度重视这个战略的贯彻落实。去年6月份,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经信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近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以鲁政发〔2016〕9号文件正式印发实施。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
《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不仅从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角度,体现了国家面向国际制高点的竞争意志,也从我国制造业问题导向出发,围绕补齐短板、厚植优势角度,阐明了央地统筹、上下联动推进的战略意图。我省制定《行动纲要》,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一)山东制造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分别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1.4、0.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3.3%。无论规模总量还是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针对低迷下行的经济形势,以美国 “再工业化”、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竞争战略,激发着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国家行动,新的工业革命蓄势待发。我国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旨在抓住新的历史机遇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山东制造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阶段下,应该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的严峻挑战,顺应引领国内重大科技创新、区域布局调整的产业重构,加快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为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展示新作为、履行新担当,着力打造中国制造“山东版”,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工业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我省是工业大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15年,全省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6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1.3%。当前,各省都在以落实《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把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强优势、补短板,积极谋划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实施方案,重视实体经济发展、重视制造业转型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形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指南,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要实现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目标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工业经济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因此,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和超前的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和前瞻布局,在推进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进一步提升山东工业在全省产业结构体系中的质量层次,促进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三)我省制造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省是工业大省,但距离强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发展动力、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我省制造业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比如,虽然规模总量较大,但产业结构偏重,对资源和能源依赖性较强;产业门类齐全,但中高端产业占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为32.5%,装备制造业占比仅为28.5%;省内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外向度较低;创新体系较为完善,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仅在20%左右,创新引领动力不足。制造业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场。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出发,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制造业由追赶型向引领型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行动纲要》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形势,阐述了我省制造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从规模总量和产业结构、产业门类和产品层次、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等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省制造业的优势和短板,并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阐述了建设制造强省的重要意义。在指导思想中,充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扬长避短、精准施策,做大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总体要求。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引领、内涵发展,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等5个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目标定位
今后十年,山东将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迈进、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的关键时期。《行动纲要》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有总有分相统筹,科学提出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制造业的发展愿景。
一是提出打造中国制造“山东版”的目标。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努力把山东建设成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点、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两化融合的先导示范区、绿色发展的关键空间带、对外开放的深度合作区,以争取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中占有重要份额,贡献更大的力量。这是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期我省工业在全国发展的总体定位。
二是明确制造强省“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提出到第一个十年,即2025年,全省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绿色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产业基础雄厚、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良好、持续发展强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基本实现制造业强省目标。到第二个十年,即2035年,山东制造整体达到国内制造强省前列,世界制造强国中等以上水平。到第三个十年,即大约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山东制造整体达到国内制造强省领先水平,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水平。
三是提出了近十年重点领域发展的量化目标。借鉴国家的指标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个方面、12小项进行了定量目标设置。在时间跨度上,以2014年为基数,分别提出到2020年和2025年两个阶段目标。
四、战略任务
《行动纲要》提出“十十八”战略任务框架。即“发展壮大10大装备制造业,培植提升10大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实施8大专项工程。”
(一)10+10产业。在《中国制造2025》中,国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的10个产业领域。其中8个产业属于装备和信息产业,另加上新材料和生物医药2个非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体产业,在全国10个产业发展领域中,除航空航天,我省大多数装备产业基础较好。同时,非装备制造业在我省也占很大比重,也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接国家的重点领域,特别是结合省政府已出台的“1+22” 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把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确定为10+10共20个。其中,10大装备制造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专用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等,按照打造“国家队”的要求进行培植;10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新材料、新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家电、纸品、轮胎、石化、建材、有色”。这样既与国家重点产业领域相衔接,又兼顾山东的优势和特色。
(三)8大专项工程。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施5大工程,即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攻坚突破领域和重要抓手。结合山东实际,《行动纲要》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标准质量品牌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军民融合工程等8大专项工程。计划每项工程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形成1+8框架体系,推动《行动纲要》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为实现山东制造2025目标,《行动纲要》最后一部分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加大财税用地扶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监督实施共10项重点政策保障措施。这些保障措施与前面8大工程一起,都按照省有关部门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责任分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
一是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部分,提出完善制造业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规划制定、政策研究、标准实施水平,增强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二是在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部分,提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对重点行业加大质量、环境、节能等认证推广力度。
三是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部分,提出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布局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先安排布局重大制造业项目。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平台,搞好产业集聚区研发孵化、检测检验、公用设施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是在提高国际合作水平部分,提出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建立营销及服务体系,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是在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部分,提出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研发、技术改造、试点示范和服务平台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确需新增用地的制造业优质技改项目。
六是在创新金融支持方式部分,提出协调和推动有关银行机构,采用利率优惠、银团贷款、债权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支持。
七是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部分,提出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依托“千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八是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部分,提出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动能源价格、工商管理、社会保障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九是在健全组织机构部分,提出建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领导机制,统筹协调制造强省建设全局性工作。建立制造业智库,加快推进“山东信息馆”建设,搭建信息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产业示范、消费体验的平台。
十是在强化监督实施部分,围绕《行动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十三五”规划和具体工作中。建立统计分析、绩效评估、监督考核和中期评估机制,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