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
首页
>> 威海工业 >> 信息化建设 >> 两化融合
工信部《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26 17:1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威海市经信委 字号:[ ]


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信软〔201715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核心是深化实施和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加速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一、背景情况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结合在万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所总结的方法和规律,基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技术应用成果和管理创新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规范企业两化融合过程管理的通用方法,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近年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与推广工作在标准研制、贯标推广、宣贯培训、市场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了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推动两化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标准研制方面9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已完成立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已正式发布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已报送至国标委审批,即将发布实施。贯标实施方面,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总数近5000家,72家央企集团持续推动下属企业开展贯标,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近1000余家。全国31个省市、近300个主要城市、60个细分行业、74000余家企业依托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市场服务方面,全国提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并自愿进行信息公开的机构数量达500余家,专业服务人员达20000余名,面向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开展的贯标宣贯活动达1000余场,吸引了20余万人次参与,形成了社会各界谈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市场化采信机制不断取得突破,成为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龙头企业供应商选择、投融资机构授信等的重要依据。应用效果方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战略转型、管理优化、技术融合、数据应用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成效日益彰显,贯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服务等方面的水平显著提升,运营成本平均下降8.8%、经营利润平均增加6.9%。

当前,随着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的不断深化调整,我国亟需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两化融合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顺应和把握当前的战略发展机遇,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引领企业提升创新活力、发展潜力、转型动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相关政策的部署和安排,编制形成《指导意见》。

二、总体考虑

《指导意见》的编制以新时期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深入推进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信息时代发展新形势,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未来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具体来说,《指导意见》编制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正在从试点应用走向全面普及,在凝聚社会共识、转变行业管理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标准体系、贯标广度深度、协同工作机制、社会认可度、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指导意见》在深入分析制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发展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二是重视理论方法创新。两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升级、组织重构、流程再造等系列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各领域推动两化融合仍面临方法论短缺的重大挑战。《指导意见》强调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研制与推广,引导企业通过贯标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持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同时,也强调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契机,探索面向新工业革命、服务于两个强国建设的新理念、新规律、新方法,以新模式打造中国制造新品牌。

三是突出体系化建设。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涉及标准研制、贯标推广、人员培育、市场机制构建、线上线下平台建设等工作,也涉及政府、行业、服务机构、企业等众多推进及应用主体。《指导意见》从全局出发,面向各类主体,围绕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拓展贯标广度和深度、创新应用数据地图以及健全市场化运行体系等重点,加强体系化建设,务实推进企业本质贯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四是注重数据驱动。信息时代,数据的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增强,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指明了新路径。《指导意见》一方面倡导持续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以此为基础建设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支持政府精准施策、行业精准引导、企业精准决策、市场精准服务,促进分级分类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倡导通过企业数据集成与创新中心以及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以数据为驱动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基于工业大数据的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

三、发展目标

《指导意见》采用了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主要目标。在定量目标方面,选取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数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数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人次和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的企业数量来反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工作成效。提出到2020年,超过5万家企业开展贯标,遴选确立200家以上贯标示范企业,培训超过100万人次,15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在定性目标方面,《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一批两化融合新方法、新工具、新解决方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领企业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等。

四、主要举措

新时期,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以管理体系标准引领两化深度融合,一是要加强理论创新,加快研制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为各类主体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二是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持续拓展贯标广度和深度,务实推进本质贯标,加速推动企业新型竞争能力与传统竞争能力的更替。三是要加强数据要素创新应用,以数据驱动为牵引,找准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激发创新活力。四是要坚持协同推进,健全开放协作的市场化运行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指导意见》面向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服务机构、企业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和应用主体,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研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广、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建设、市场化运行体系构建等方面,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在标准研制方面,提出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主要包括:推动组建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指南,滚动制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等内容。二是在贯标广度和深度方面,提出要“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打造企业新型能力”,主要包括:深化国家和地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引导央企、大型集团企业推动下属企业及供应商全面开展贯标;分行业组织开展贯标示范,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分层次、分类别深入开展贯标培训;引导企业制定新型能力规划,构建并持续打造新型能力;引导企业建立数据集成与创新中心;探索面向新工业革命的管理新模式等内容。三是在数据要素创新应用方面,提出要“持续建设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推动分级分类发展”,主要包括:结合新趋势,完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加强分行业指标体系和小微企业指标体系制定,构建系列评估评价模型;持续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发布全国、省市县各级区域、重点行业、中央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形成基于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的分业施策新方式;建设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态势预测分析等内容。四是在市场化运行体系方面,提出要“健全开放协作的市场化运行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主要包括:提升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平台化服务体系,建立开放透明的监督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采信试点,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社会认可度等内容。

为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在认真研究《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政策和充分吸收有关意见的基础上,围绕保障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人才保障、加大宣传推广等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